close
(photo from www.crown.com.tw)
我記得小時侯(其實是小學了,只是所謂的小時侯啊,是種相對論。以現在的年際來看,什麼都成了小時侯了。)讀過一封蔣公的家書。蔣公訓誡經國先生,說道寫字時,縱使寫到一半發現寫錯了,還是要把它寫完,然後抺掉,再重寫。就算是個錯字,也要把它寫完,以示負責。凡事都要有始有終,就連寫字這種小事亦是如此。蔣公這麼教育他的兒子。
結果咧,不知怎麼搞的,那段話居然就從此烙印在我的腦海裡了。每當我寫錯了一個字,讀厭了一本書,做錯了一個決定,弄錯了一個步驟,在決定要不要中止的時侯,蔣公的那段話就像緊箍咒一樣浮現,搞的我常常一個人像強迫症上身似的自顧自地演起內心戲。雖然我一直沒有弄懂,那樣的邏輯到底對不對。總之,因為這樣,只要是開了頭讀下去的小說,不論它有多爛,大部份,絕大的部份,我還是會堅持把它看完。有時侯有一部份是來自於心中那股想知道它到底能夠多爛的動力,更大的部份是蔣公魔咒作祟使然。
(也許改天應該另開一篇,好好交流一下那些法力強到足以打敗蔣公魔咒的小說)
不過《穿條紋衣的男孩》,它沒有!
它沒有爛到讓我在前三分之一就動用蔣公符。然後在過了二分之一,差不多是小說結構中,按理說差不多應當是張力浮現時,也沒有激怒到讓我動用蔣公魔咒來鎮壓。甚至到了最後,小男孩如作者那令人望眼即可看破的安排,也如期的在最後成了結局時亦是如此。
這本小說的問題在於,它會讓你在讀完了之後,完全沒有感覺!我從沒不知道居然小說可以以如此的方式來讓讀者感受什麼叫做索然無味。原來索然無味是一種茫茫然,一種「啊?!然後咧!」的茫然。
就算是個爛小說,大致上它總有可令人稱謂的爛法,例如:文字爛、語意不通、劇情老套乏味、結構冗長無力,等等。《穿條紋衣的男孩》的爛法是跳脫以上的歸類的,因為它的不倫不類,所以我實在忍不住想寫寫對它的讀後感想。
故事說的是一個孤單沒有玩伴的九歲的小男孩布魯諾隨著軍官父親的接任管理集中營的新任命,全家一同搬到了位在集中營旁邊的新家。透過房間二樓的窗子布魯諾偶爾可以看到在圍籬的另一邊,也住著一群人,包括了布魯諾最想要的小朋友玩伴。一天,在圍籬邊閒晃的布魯諾終於遇到了另一個猶太小朋友-薩穆爾,從此後二個人就常各自跌坐圍籬的二邊天南地外的閒聊。布魯諾當然不了解為什麼他們只能被隔離,無法真正的玩在一塊。終於有一天,布魯諾和薩穆爾想出了一套計劃讓布魯諾也進到圍籬內,幫忙薩穆爾找尋他在集中營內失踪的爸爸。薩穆爾偷偷的偷出了一套條紋衣讓布魯諾穿上,然後故事就結尾在此。
唉~~
透過小孩子的眼光來表達戰爭的殘酷,人性的善惡的作品有許多。可是所謂的視野單純、筆觸純真,很可惜的並不表示就可以淺薄。有太多太好的作品可以做為比對,像《螢光蟲之墓》、《安妮的日記》、《非關命運》等等。或著另一種寫作典型-用輕描淡寫寫出大悲働的作品也有許多,像每讀一次就令人心碎不己的《美麗人生》、《鍚皮鼓》、《天堂裡的小提琴》。雖然作者也運用了一些對話上的斷差來突顯其中的矛盾。像是布魯諾跟薩穆爾抱怨這個世界真不公平,薩穆爾可以和許多人玩在一起,而布魯諾只能被「關」在大房子裡自己玩。祖母忿忿的跟布魯諾的爸爸說不應該讓他小時侯扮演傀儡戲,暗指布魯諾的爸爸長大成了權利慾望的傀儡。就算我們放寬標準不去計較裡面的史實的真偽,只著重去品味故事中透過「對話」所傳達的內涵或是人物角色的刻劃和延伸,我真的覺得作者這碗冷飯炒的一點都不香、不熱,甚至不太熟!
同時我也很好奇,這本書的讀者對象是設定在什麼樣的人呢?作者淺顯乏味的文字堆砌功力是為了符合「兒童文學」的程度嗎?那布魯諾媽媽和殘酷又猥褻的跟屁蟲軍官那段無厘頭的曖昧,放在書中的橋段的用意。在虛罔不經的亂世中,盲目的愛國主義者的可怕,和時窮節乃見的可貴,在這本小說中很可惜的都被淺淺的帶過。
不過還好,幸運的本書的譯者的譯筆流暢,大大提昇了這本小說的可讀性。就連像讀書速度其慢的喬安,也花不到一個下午就讀完了。可能也因為如此,才使的我的蔣公魔咒沒發作!
聽說這本小說會改拍成電影,我想光憑題材本身就應該可以賺到熱淚和門票吧。畢竟當個他者,反省別人比鞭撻自己,相對的容易太多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