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春牛露營地的第二站,在歷驗一番討論後,結論是太魯閣內的西寶國小。實話說,討論的當時我正忙著其它的事,所以這趟春牛之旅的行前準備和討論,全都托朋友的體諒,迅速的擬出大致的食宿、交通路線和每人要準備的東西,所以我們才有這趟暨有知性的人文風景又有鍛鍊體魄的健走活動之旅 。旅行的樂趣在於途中發生的點點滴滴,跟不同的人出去玩總有不同的視野,透過別人的眼睛能看到一些自己遺漏或是從不曾注意到的事,所以旅行中去蕪存菁,在有限的時間下有些景點難免向隅,但也正好給自己一個預約「下次再來」的動機,其實也挺不錯的!不是嗎?!
       不過無論如何,能找到對旅行的定義有一定程度的共識的旅伴是件最棒的事了!就像這次的旅行中的「西寶國小」,要不是有朋友帶路,我還真不知道原來有許多國小是開放露營的,也不知道原來在山光水色的太魯閣中,居然深藏著一所公立的森林小學。它不但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雖一的學校,也是一所「學舍制」的國民小學,也就是說所有的學童都必須住校,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就算是才剛入學的小一生也是如此。這些都是在前往的路上,旅伴們幫我補充的西寶國小的簡介。包括在學校改建後沒多久,有許多外縣市的家長紛紛把小孩送到這裡來寄讀,因此導致許多批評的聲浪,這些批評包括了學生人數中外縣市有錢父母將小孩送來寄讀的小朋友多過當地的小孩,使得西寶國小成了公立的「貴族學校」。老實說,對於這樣的評論,我不是很認同,等到了我們抵達學校後,經過值班老師的導覽說明後,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但在這之前我腦中浮現的是真的有家長會不遠千里的把一個才七八歲大的小孩送到這樣的深山中寄宿?有家長會不考慮到太魯閣嚴峻的冬天,缺乏資源和師資,只為了讓小孩能與大自然融入?倘若如此,也許我們真的應該思考的是現存學校制度的瓶頸和父母對於身教、家教的看法!
       太魯閣在春節期間內進行交通管制,到四點為止只限接駁公車可通行。這是一個很棒的點子!在狹隘又彎彎曲曲的太魯閣路段,平時會車時就己險象環生了,更遑論在春節觀光旺季了。所有的車子只能停在附設的新城停車場,大家一律搭載免費接駁公車上山,旅客可選擇想要下車的景點,像砂卡噹、綠水、白楊等走走知名的散步步道下車,想上車時也可以在固定停靠的站自由上車。這項交通管制使得路上車輛極少,或許也因為如此,大家都把握住這個在平日不可能體驗到的信步漫游太魯閣馬路的機會,紛紛用走路的方式,沿途散步拍照。喜歡散步慢走的我們,自然也是選擇走路路線。唯一的缺點是因為只管制到四點,所以接駁公車末班大約是三點半,但偏偏一走起路來總是慢慢悠悠,顧欣賞風景的我們一下子就忘了時間,二個小時的步道,往往要花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來走,這個總是在太魯閣山中忘了時間存在的問題,會在我們的太魯閣最後一天行程中又再度出槌,結果是回程一直塞在蘇花公路上,回到淡水時都己十一點多。
        
        眼看走完白楊和綠水步道後,不論是往前走或往後走,似乎有點來不及趕上末班車的接駁點,於是在一番背著我的竊竊私語討論後,派出了不材在下我來負責半路攔截公車。誰叫我是那個都沒負責行程規劃的懶惰蟲呢!終於在成功的讓第二台公車停下來後,不等司機說沒位置的聲音落下,我們己異口同聲的大叫「我們用站的,沒問題」。隨著我們的厚臉皮硬行登上車後,發現跟在我們身後衝上走的大概不下十人吧!回到停車場,等著消耗管制後的車陣的空檔,我們殺到花蓮市內去吃小吃,加倍回填消耗掉的卡洛里。

        等抵達西寶時,早己夜幕低垂,而西寶國小那小小的廣場上花花綠綠的帳篷早己四處林立,飯菜肉香四溢。露營就是這麼回事,到了晚上沒有別的事做,大家坐在炊事帳內,頂著營燈煮飯、煮茶,頂著掛滿天星閃爍的穹蒼,促膝聊天,天南地北閒扯,這是我最愛的時光。露營就是這麼回事!
 

       早上和晚上是露區最忙碌的時間,要紮營的,要拔營的,要問洗手間的,要問盥洗室的,要換營位的,甚至還有要問借吹風機,要問旅遊景點的,還有要問便利商店的等等狗皮倒灶事的通通都由一位負責值班的老師來應付。這位賴老師是從澳洲回來的歸國子弟,現在在服替代役中,負責的是英語教學的工作。在如此不斷反覆回答同樣的問題,甚至在明明在洗手台前貼著學校因山區電力不足,禁止使用吹風機、私接電力的告示前,仍舊有人突然變文盲,而使得賴老師不斷地在處理跳電的問題,即使是如此,賴老師展現出的是高度的EQ,不厭其煩的處理那些早就該被踢下山去住民宿或飯店的人的麻煩事。有些人真的應該帶電子腳銬,好限制這種人出門丟臉的有限範圍。
 
       到了隔天下午,賴老師好不容易有了空檔幫我們導覽西寶國小。我想不只是西寶國小,凡是位於山區的小學都不斷的面臨終要被廢校的問題。而一個位於太魯閣山上的小學,要生存下來的確不容易。當初西寶國小的建立是為了住在山區的小朋友的受教權,包括了山上的原住民小朋友,還有當初被分派到中横來開拓的榮民們的小孩。是的!台灣並不是滿山都是原住民,這是一般人最常犯的迷思和錯誤。榮民們在開拓中横時死傷無數,成功存活下來的人有人以為終會回去自己的故鄉,見到故鄉的親人,有的或許還有妻小,所以許多人到老都是孤身一人,沒家室當然更沒有小孩;而更多人是窮到也養不起家,所以在這樣的組合下,西寶國小的就學生人數自然不可能能多到那裡去。
      
       在不斷的存廢爭議之中,終於在民國八十八年改建成了現在的西寶國小。校園的設計包括別出新裁的六色型白色教室建築物本身,還有露天的大澡堂都是小朋友們提出的創意。白色高高低低的屋頂和背後的山嶺相互襯托,園內到處擺放的矮路燈是小朋友們親手作的陶藝作品,陶製路燈的背後是這些小藝術家的簽名,而且放置位置故意降低以減少光害。夏天時,學生老師們就躺在地板上觀光滿天的星斗。西寶校園腹地不大,原本想起床後來趟懷舊國小跑道晨跑的,到了學校後才發現西寶連個跑道都沒有後,我真的深深的為這些小朋友感到可惜。小學時的運動會、接力賽跑應該是很多人對於小學時最深刻的記憶了吧。雖然賴老師說他們有滿山可以跑,高年級的同學還有山區健行活動,但無論如何我心中遺憾的感覺還是揮之不去。沿著河邊的走道是用撿回來的廢棄鐵路枕木,放在這樣的學區中,樸拙又自然。至於河,在幾年前是全校師生的主要水源來源,盥洗、飲用全靠這個小河。河水水量不穩定,因此大家常飽受缺水之苦,因此在某扶輪社來訪時,又恰巧遇上河水水量不足而無法泡咖啡招待訪客。當時參訪的扶輪社員回去募資,之後西寶國小才有了個可蓄水用的水塔。聽到這段時,忽然為自己昨天夜裡那個水斷斷續續又忽冷忽熱的震撼澡滿懷感激,也為當時的小嘀咕感到不好意思。教室內一律都是木板地板,不過因為原本只有我們四個人的解說之旅,不知在什麼時侯慢慢聚集了其它也有興趣的遊客,所以後來聽的人數太多了,無法開放給我們進去參觀。
       目前西寶國小六個年級的學生總數加起來,不到六十人。當初特意遷籍來就讀的學生家長最後都紛紛遷了回去。現有的大多是當地的小孩,而專任老師也只有四位,而且都是公費生,還有一些是約聘的老師。但隨著公費生慢慢減少,加上大部份的人都不願意待在偏遠地方教書而貼錢償還學費的關係,西寶國小和其它遍遠地方的小學一樣面臨師資不足的問題。學校至少仍在不時出現的廢校聲浪的壓力下,因此老師必須不斷地寫教學企劃書以取得經費。

        如果問我為何支持山區小學的存在?的確如果教育部能派專車來接駁學生,讓這些學生可以下山去唸其它學校,就經費來說也許比較「省」。但如果我們把另一個問題也考慮進去-那就是遍遠地區的小朋友的家庭狀況。在許多偏僻落後的小地方,父母遠行在外工作,或離異的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等問題並不鮮見。在這種狀況下,學舍制的學校不但可兼負起教學的功能,還可以補足「家」的功能,至少在學校內的小朋友飲食有人照顧,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照料。如果我們能捐個幾千億給莫名奇少的怪名堂來充當「國民外交」,如果我們可以默許政府不斷的以擴建工程、經濟改造來圖利企業,甚至如果我們還可以接受把錢滙到海外私人戶頭當建國基金,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對對教育費如此計計較較地計算投資報酬率。
 


 


 PS. 露營收的費用並不是直接納到西寶國小,而是繳交回政府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yjoane 的頭像
    joyjoane

    喬安的不實用人生

    joyjo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